7月4日,湖南永州一名男子在虎巖公園某個廁所門口由于失血過多身亡,據悉該男子是海南人,疑似患有精神疾病,警方經過初步勘察認定林某某是用鉛筆刀自殺。
為什么自殺者常被認為是自私不孝?
中國自殺率高嗎?費立鵬在《一席》演講中,列出了一組數據:在上世紀末,自殺是全國致死的第五位死因,同時人們驚訝的發現:自殺率排行榜中,青少年占據了高位。
在當時,全球自殺人數比例中,中國已經占了全球人口的1/5。
來源:網絡
隨著改革開放以來,打工潮爆發,國內經濟快速飛躍,近幾十年間,自殺率呈直線下降。與1990年相比,2013年的年平均自殺人數,下降了至少10萬人以上。中國從占全球死亡人數的33%變成了15.5%。
自殺是一個沉重的話題,只要活著,就有希望。但當一個人感覺生不如死的時候,才會選擇如此極端的方式。在知乎上有一則關于死亡的熱門話題:自殺是自私不孝的行為嗎?
回答中不少的人都認為自殺就是自私不孝,自殺者只考慮自己一時“痛快”,不考慮在世親人的感受。
事實上,很多自殺以及自殺未遂的人,他怕拖累身邊的親人好友。他們反而認為:沒有我,他們會過得更好。這種想法,在那些有自殺念頭、計劃以及行動的人中極為普遍。
心理素質差的人,更容易自殺?
每逢在新聞里看到有人自殺的消息時,總會感嘆一句:“這人啊,心理素質真差,一點小事就自殺”。
心理學發現,自殺跟人所處的心理狀態有關系,當人的抗壓能力越弱,越是感覺被孤立的狀態下,越是容易做出極端行為。
同時,自殺也會受到社會和文化的影響。通過調查自殺未遂的人群,發現因心理問題造成的自殺占30%,社會問題引起的自殺占70%。
社會問題包括:家庭矛盾,離婚、兒女問題、夫妻生活不和諧等;此外,老人身患疾病也是一個主要原因。
人在自殺前,會有哪些征兆?
人真的會說死就死嗎?其實不然,除了因為一時沖動選擇自殺外,很多自殺行為在之前都是有跡可循的。
還記得早前韓國女團的雪莉嗎?在她自殺前,就經常通過社交軟件INS發布一些帶有消極情緒的信息。廣東省人民醫院賈福軍教授表示,絕大多數自殺者,在自殺前主要在言語以及行為上兩個方面有異常:
性情巨大改變:個性和情緒表達出現巨大的轉變,一個人平日不怎么說話,突然變得活潑大膽起來,還經常跟你討論死亡的問題,讓你感到詫異。
行為巨大的改變:規律性的生活作息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,比如本來準時到晚上11點就睡的人,現在總喜歡深夜躲在一側不知道干什么。
又或者突然變得不喜歡與人交往,把自己孤立起來。又或者突然變得揮金如土,買很多東西送給家人、朋友,想通過金錢來補償。
語言巨大改變:有人會突然向他人表明,活著一點意思也沒有;蛘唛g接傳遞一些“這一切馬上要結束了”、“死亡可以解決一切”的想法。
他們會大量收集資料、詢問、談論或書寫各種自殺方式,有時還會開一些自殺的玩笑。
環境巨大改變:當一個原本擁有美滿家庭的人,突然因天災人禍導致與家人陰陽相隔,不管內心多么堅強,都會有“跟著一起去”的沖動。
家庭、職業、財務、學業、感情等這些外部環境發生變故,都會因絕望產生自殺的念頭。
自殺的預防工作需要每一個人的參與。如果發現你所關心的朋友、親人處在心理危機的狀況,千萬不要輕視,應認真對待。如果幫助不了,立即陪他(她)去心理科尋求幫助和治療。
2023-04-17
2023-04-12
2023-04-06
2023-03-22
2023-02-24
2022-10-14
2022-10-11
2022-09-27
2022-08-17
2022-07-13
2022-07-12
2022-06-23
2022-06-23
2022-06-22
2022-06-21
2022-07-12
2022-06-23
2022-06-23
2022-06-22
2022-06-21
2022-06-21
2022-06-21
2022-06-21
2022-06-21
2022-06-21